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择菜小能手”“制作陀螺”“家乡旅游方案设计”……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60位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汇聚一堂,围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10个任务群,呈现形式多样的优质课例。
“今天的劳动教师要兼具传统技艺与数字素养,成为跨界学习导师。让技术赋能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劳动、创意劳动的价值,通过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数据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助力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新一代。”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理事长徐长发表示。
展示活动中,各地劳动课教师的不少课例展现出鲜明的本地特色。此次活动的举办地——上海市嘉定区积极打造“幸福劳动‘嘉’”品牌,坚持文化传承,嘉定竹刻、南翔小笼、徐行草编等非遗瑰宝已融入全区劳动课程体系;坚持科技创新,整合区内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开发智能控制、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现代劳动项目;坚持“田园育人”,引导学生们躬身农田,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会上,分享了市—区—校三级层面的劳动教育工作经验,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和“微教研”。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傅小芳、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李红婷作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办,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承办。
皮影制作课堂教学展示。学校供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